某客户向我们咨询称自己和其他五名同事在网络上购物时,向对方支付了货款后对方却迟迟不给发货,当几名受害人想要联系对方时,对方一直采取拒绝回复、不接电话等方式逃避。在对案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之后,我们认为对方的行为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并且可能涉嫌诈骗罪。
我国法律对于上述行为有明确的规定
1、首先,《网络安全法》第九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量刑,刑法规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作为受害人应当怎么做?
首先,在得知自己被骗后,应及时保存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包括聊天记录截图、电子支付凭证、与商家联系的截图等,注意一定要有备份,避免证据遗失。其次,如果公安机关对于是否立案侦查态度不明朗,或者该案涉及金额较大情况复杂受害人不知如何更好处理以便最小化自身损失,应当及时聘请专业律师进行处理,提高公安机关立案概率,还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律师简介:
王琮玮律师,网络安全专业法律服务律师。
联系电话:1346662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