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
-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网络犯罪辩护要点
1.针对专门性罪名的辩护要点。由于网络犯罪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以专门技术手段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电子证据在定罪量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代理此类案件进行辩护的时候,尤其要对电子证据进行重点审查,要求电子证据具有客观性、完整性、可用性等。
2.针对利用计算机涉嫌传统罪名的辩护要点。由于此类犯罪涉及传统以及专业相结合的问题,因此,除了传统犯罪的辩护要点以外,还要结合网络犯罪技术性的特点从犯罪主观、客观、犯罪主体、客体等角度结合全案证据......
律师服务
-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犯罪、利用网络技术的犯罪以及跟网络相关的其他形式的犯罪不断出现,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以及法学研究领域专家分析、预测,目前传统犯罪的犯罪数量正在逐年下降,而网络犯罪的犯罪量正在逐年上升。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相关犯罪具有有别于传统类型犯罪的特征,《刑法》近几年开始新增网络犯罪专门罪名,相比传统犯罪由于网络犯罪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律师才能够为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专业有效的帮助。
网络犯罪属于刑事犯罪中专门的一类犯罪,当涉嫌网络犯罪时,需要第一时间咨询网络犯罪专业律师,由律师依照《律师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电子数据
-
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电子文件: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据,不属于电子数据。确有必要的,对相关证据的收集、提取、移送......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
修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背景是什么?
为更好地覆盖各类新服务、新应用,以及日益复杂多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主体,更加契合互联网发展和管理实际,国家网信办对原《规定》进行了修订,201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同步实施。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后,主要有哪些变化?
《规定》修订后,主要变化有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了新闻覆盖范围;二是服务类别发生变化,明确为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三类许可……
-
地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公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决定事项,应当予以公开。
-
地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公开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截至2018年2月26日,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具体包括:互联网站154个,应用程序143个,论坛56个,博客10个,微博客1个,公众账号428个,即时通信工具0个,网络直播4个,其他5个,共计801个服务项。
-
如何了解最新的地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情况?
国家网信办将定期汇总公布各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新许可信息,以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为准。